作者:薛小平,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專家,華蟻人力資源創始人
一、黑天鵝飛來
新冠病毒引發全世界的疫情是黑天鵝事件。從世界歷史看,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改變世界大格局。如:2008年金融風暴、9.11事件、2011年的日本地震、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英國脫歐等,都對世界有重大影響。
新冠病毒將如何改變人類命運,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維持全球秩序的支柱都開始出現了松動,世界經濟的每個現行體系都在被沖擊,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較量導致國際生產體系加速重構,生產要素變得更加多元化,“世界工廠”的中國不再是唯一選項。 全球產業鏈開始尋求新的轉移浪潮,其選擇之一就是撤回本土,或者布局新興國家。
全球的工程機械行業也不可能逃脫如此浪潮的波及,國內市場一系列的不尋常事件的發生:國產大象(廠家)銷售逆勢暴漲,外資大象市場份額繼續跌落,三一徐工引領國產大象“漲價價格戰”,股票市場的工程機械板塊更是紅旗飄飄,小跌大漲。然而,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黑天鵝的巨大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或許,還有幾只小黑天鵝正在悄悄的飛來。比如,“工程機械的外資巨頭大象們會撤出中國市場嗎”?
二、是誤判還是理性的選擇?
據彭博社近期信息報道,為應對新冠疫情對于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一項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列出了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于資助日本制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那么,日本的工程機械的品牌大象,誰會是在日本政府撤出的名單之內呢?
好幾年了,特朗普一直公開號召美國企業從中國撤回,并且美國政府對其回撤給予政策優惠,直接了當,目的明確,天下人人皆知。那么,工程機械的歐美品牌大象,他們的選擇又是什么呢?
所謂“黑天鵝”事件,除了它的意外性和產生重大影響,再就是我們的人性促使我們在事件后,為它本身的發生,包括我們的對應行為(包括誤判),做出各種各樣的說法和論證,甚至編造一系列理由,來解釋他們的發生和對應的合理性。從歷史看,人類對黑天鵝事件的對應,伴隨著大量的誤判(包括戰爭)。
假如日本政府的決定是“誤判”,在華的日本工程機械的品牌大象們,他們是否也如此的“誤判”去積極響應安倍的召喚,迅速的撤出中國呢?
同理,歐美工程機械品牌大象的在華企業的“誤判”,也會不會是配合特朗普的去全球化戰略,從中國撤出呢?
黑天鵝的邏輯是,“你不知道的事要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
三、本文的目的:誤判的誤判
為此,筆者對上述的問題做出些討論,并希望如此討論是對誤判的誤判,否定之否定為肯定,但愿這些誤判都不發生。
同理,對未知的未知,筆者的這些觀點和議論,也逃不出自身的局限性,一己之見之猜想,僅供相關人士參考而已。
四、日系品牌大象退出中國市場是“誤判”?
1. 日本政府與日企的互動
日本人對中國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的研究和判斷,都很細膩和認真,也比較準確。從日本相關各方描述中國的紀錄片、書籍、名人著作、新聞報道及經濟論文對中國企業的研究,都可以看得出如此特點。
日本雖然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從法律上看,政府不能干預企業經營決策,可商界里誰都知道,日本政府的對華商業政策,都是來自大量在華企業的商業情報分析和判斷,日本大型企業與日本政府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向尊重日本政府的指導?梢钥隙ǖ卣f,既然日本政府撥巨資資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影響非同小可!就筆者與日本企業交往二十多年的經歷觀察,既然如此“誤判”已經形成了政府定量的預算,顯然是反復研究推算的綜合結果。如此“誤判”應該是以絕大多數在華日資企業的認知為基礎的,這個推斷估計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與美國人的不同,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結果不會大叫大嚷,政府和企業配合默契,任何時候的表達和解釋都是溫良恭儉讓,面子會留得足夠,可對實質認知的認真和堅決的執行力,毫不動搖。
2. 疫情之下日系大象市場份額的繼續跌落
大約一年前,筆者曾經對日系品牌大象從產品、團隊、代理體系、后市場與服務等8個維度比較詳細地分析了其曾經的優勢和在華市場份額大幅跌落、快速下滑的因果。
在疫情后的一季度,日系品牌大象的市場份額更加迅速跌落,出人意外,甚至有些反常。從下圖1和圖2 (黃色為日系大象的銷售量和排名)可以看出,工程機械市場的市場份額的變化中,日系大象整體的一季度市場占有率,又同比平均下降了4.8%左右,曾經是銷售排名前幾位的日系大象,當下最好的排名已經是第八名之后了,最好的占有率只有3.3 %(曾經長期20%以上)。日系大象曾經憑借產品性能、銷售、服務、前后市場的全面優勢,多年占據第一的寶座,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銷售量,都如日中天,是市場的佼佼者,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額豐厚利潤。而如今日系大象往日輝煌不再。市場銷量如此更加迅速的跌落,并且短期內似乎“回春”無望。那么,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是否還值得在中國市場繼續留存下去?還是“名存實撤”更為合適?這與日本政府的撤回指令有什么因果關系?還是日本政府更有先見之明?
3. 撤回和撤出
從報道信息上看,日本政府的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撤資計劃中有兩個選擇:撤回和撤出。
所謂撤回,就是撤回日本本土,制造在內,市場在外。如果大量采用機器人和AI技術,對沖在日本經營的高成本(更何況現在中國的經營成本也不低了),又創造了本土的就業機會,避開了在中國市場經濟文化和政治的不確定性風險,那么,從中國市場的撤出,這個決定是“誤判”嗎?
所謂撤出,就是轉移其產業到中國和日本以外國家,制造在外,市場在外。例如,在亞洲的其他國家或者非洲,以獲得更低的成本和更滿意的社會環境。即使要花點搬家費,可日本政府還有補貼,這又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呢?更廣義的說,這正是所謂日本政府的“供應鏈多元化”的具體實現,是日本政府當下經濟國策的一部分。
4. 日系大象放棄部分中國市場有合理性?
誰都知道,盡管日系大象的市場全球布局,但是其核心部件都在日本本土生產,而且制造數量并不是無限的。比如,在日本生產的一臺發動機,如果在中國市場的配套制造后,出售的一臺工程機械設備,可以賺到A元(在國產大象的強有力的競爭下,和已經不低的中國綜合制造成本下),而在中國以外的市場配套制造,可以賺到B元。如果B大于A,那么,對有限數量的核心部件的生產資源下,把配套生產和銷售安排到哪一個國家的市場上,是其利潤是最大化的呢?
五、歐美品牌大象撤出中國是“誤判”?
1. 有人認為,在美國的社會制度中,政府不能直接干涉企業的選擇,中國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歐美的巨頭大象們不可能放棄如此巨大的市場……
可是,具體的來說,中國市場巨大的意義是這些大象們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能有滿意的利潤,如果他們響應特朗普的號召,撤回美國后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和更長期的商業利益,它合理的商業選擇應該是什么呢?雖然是巨大的市場,如果與國產大象的殘酷競爭中,即使是長期堅持,而沒有多少滿意的利潤,對企業或商業投資者有意義嗎?它的投資者有多少耐心等待呢?
2. 也有的人認為,由于國產大象的強有力競爭,他們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利潤越來越低,中國市場已是“雞肋”,撤出中國是合理的商業選擇,并不是“誤判”。
其不同意見是,歐美品牌大象,尤其象卡特彼勒這樣的世界工程機械設備制造的巨無霸,全球商業網絡扎實而穩定,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就現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排名還是前幾位,市場份額依然是外資品牌大象的佼佼者。表面上是整機銷售的利潤率下滑,可就卡特彼勒內在的產業金融運作的結果,不論是其本身和包括其代理商,最后的利潤依然可以“偷著樂”,尤其曾經全球市場下的各類商業模式(比如和經營性租賃和零配件經營等)的經驗和實力,在中國有幾萬億人民幣需求的后市場中,仍大有可為,最多是“名撤實存”。
六、筆者一年多前的預測是“誤判”?
大約在一年前,筆者在行業內首次系列推出,以外資大象和國產大象兩大陣營的分類和分析方法,并且預測“三到五年內,外資大象市場份額的總合,即占有率總合將低于三分之一以下是大概率事件,部分的外資大象被擠出中國市場。更長一些時間,類似白色家電的市場分配格局在工程機械領域出現也是大概率事件。”
現在看來,疫情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如此進程,2020年一季度國產大象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為69.1%。
如果按照如此變化速度,再加上當下外資品牌撤退的背景(假如發生的話),工程機械市場如同白色家電的市場格局會加速出現。幾年后,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上,如同中國家庭里的冰箱洗衣機電飯鍋微波爐一樣,很可能外資大象的新設備很少見了。
七、筆者的認知
1. 即使外資大象的今天的撤出,也是為了今后的回來
外資大象制造業的撤出或戰略調整,主要是產業資本安全性保障,供應鏈的多元化和更低經營成本的追求。顯然,即使外資大象的撤出,并不會停止其在新技術包括產品智能化的進展,如果在地球上某些地區(包括中國)獲得了更低的生產成本,一旦其產品在技術先進性和性價比有了比國產大象更大的綜合優勢,它的合理選擇是不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賺錢嗎?
2. 外資大象在當下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依然大有可為
即使外資品牌大象在當下的整機銷售中處于劣勢,外資大象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是無利可圖了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中國工程機械后市場的競爭,只是剛剛開始。存量市場下的各類商業模式如:售+租一體,租賃+二手機一體,設備集采+二手設備流轉,融資性租賃+經營性租賃+二手機流轉,包括2B或2C各種物聯網平臺化商業模式等等,大多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就當下后市場需求來說,僅僅工程機械租賃需求在2萬億人民幣左右,而當下中國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經營性租賃公司的滲透率,少得可憐(詳見筆者《中國會出現美國聯合租賃式的巨無霸嗎?》一文)。存量市場下的零部件的需求大約在3000億以上,二手機交易大約在4000億以上。如此巨大的工程機械后市場,其規模世界之最,外資大象在當下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依然大有可為。而放棄或退出其競爭,會不會又是一個誤判呢?
3. 外資大象在后市場的競爭中有較大的優勢
對工程機械的后市場的經營,是涉及工程機械的產業金融,租賃設備及管理,租賃SaaS,線下網點布置,零配件供應,二手機轉賣等等。規模較大的外資大象都有自己租賃產業。
如卡特彼勒巨大的租賃業務SaaS平臺,到2017年卡特租賃服務業務收入約30億美元,全球擁有近1429個門店,23家租賃店入選北美Top 100租賃服務商(詳見文獻2.)。
約翰迪爾(John Deer),沃爾沃(Volvo),日本小松(Komatsu)和日立建機(Hitachi)等都擁有自己的專業租賃公司。就外資大象的綜合能力來說,在產業金融,經營性租賃包括相關物聯網商業模式,經驗豐富,實力強大。
4. 決戰在后市場
毫無疑問,不論本文的上述命題成立與否,或者都是誤判,不論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外資大象們是去是留,中國工程機械的最后決戰一定是在工程機械的后市場。
八、結束語
誰都想不到全世界會發生新冠病毒疫情,也更沒想到對全世界的影響如此巨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9日指出,“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下滑……”。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發,為當下全球經濟和社會潛藏的巨大不確定性。同樣,全球的工程機械行業格局的改變,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
我們知道,面臨西方國家經濟主權回歸,由此帶來的外資撤離中國的沖擊,可我們不知道,外資撤離將會以何種速度和規模出現。
我們知道,美日已經啟動企業撤離計劃,可我們不知道,美國和日本政府下一步如何把這些制造業巨頭大象弄出中國市場。
我們更不知道,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是否哪一天也可能這些外資大象們已經不動聲色的開始撤出了。
毫無疑問,這些對全球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都會有巨大的影響,今后的全球工程機械格局肯定和以前的不一樣了。
在疫情的變化下,行業內外各方高人議論和預測一片,幾乎所有關心事態發展的人,似乎都確信自己明白正在發生什么,可是每一天都發生著完全出乎他們預料的事情。專業“殺手”還有一大堆數據,眼花繚亂。其實,只要有一只黑天鵝飛起,那些嚴密邏輯推演的層層數據,就象一大堆符號,所謂各種高論和觀察也可能都是誤判(當然也包括筆者本人的誤判)。
對未知的未知,工程機械行業的黑天鵝什么時候飛來,只有它的來臨了,我們才知道。
但是有一點,我們肯定是知道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巨大,不論對國產大象還是外資大象,危機與機遇并存,真正的較量還在繼續。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歡迎轉載分享,轉載注明挖掘機加長臂、拆樓機加長臂、抓木器、快換接頭、松土器專業
官方網站地址http://www.vip7720.com非常感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