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典型的投資拉動型行業,“不設全年經濟增速指標”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走勢將如何?
2020年5月22日上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做了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介紹:此次報告內容少,起草時間長,修改次數多,都是改革開放以來少見的。因為國內外疫情、經濟形勢不斷變化,這次報告改了多少稿已經說不清了,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修改。另外,報告最受關注的一點就是“不設全年經濟增速指標”。黃守宏表示,不設定增速指標,但并不意味著經濟增長不重要了,而是要從簡單地穩增長向以改革促增長轉變,真正實現高質量增長。
作為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程機械行業,基本上屬于投資拉動型行業,其市場需求年平均增長率一般約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1.28倍,因此,根據投資方向和投資結構不同,每年行業增長率變化較大。如果國家投資方向偏重于建筑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向,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年均增長率可達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1.8~1.9倍。由此可見,我國工程機械市場的增長率不僅與國家投資增量有關,其投資構成情況對行業發展也有較大影響。所以,本文從報告里重點關注和篩選了與基礎設施投資的相關內容,從而對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做出一定的判斷和推測。
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
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間投資示范項目,優化投資結構,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推進中西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支持力度。要謀劃區域發展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干線,推進梯度發展。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實施差別化經濟政策,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
推進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投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要優選項目,不留后遺癥,讓投資持續發揮效益。
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支持引水調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各地要加強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好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另外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完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
提升都市圈建設,城市基建工程將更完善
城鎮化與創新、消費是中國經濟三大核心潛力。報告中值得關注的是更加強調“都市圈建設”,這是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的體現: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帶動作用,培育產業、增加就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今后5~10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初步估算,今后10年,都市圈建設每年能夠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至少0.5~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城市圈建設當中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比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發展,地下排水系統等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改造尤為重要。
有這樣一種觀點:要真正考驗一座城市的基礎設施,最好是下一場暴雨。在兩會召開的同時,5月21—22日的廣州暴雨,造成廣州市內多處嚴重水浸,中心城區多個路段積水超過5小時,交通堵塞,停車場水浸,給全市人民的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并且大雨淹城,在廣州等很多大城市已經不是什么“新聞”。所以,全國性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已經勢在必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將更加深入、具體、完善。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歡迎轉載分享,轉載注明挖掘機加長臂、拆樓機加長臂、抓木器、快換接頭、松土器專業
官方網站地址http://www.vip7720.com非常感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