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做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和宣傳解讀工作,全面理解“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清華大學于11月28日舉辦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論壇邀請有關方面領導和權威專家進行主旨演講,解讀中央關于“十四五”發展的方向和相關部署。
把握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內涵
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向論壇發來書面致辭,委托中央財辦副主任尹艷林代為宣讀。
劉鶴在致辭中表示,這次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
劉鶴在致辭中指出,解讀和落實《建議》,要把握好邏輯主線,就是要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在《建議》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要深刻領會,把握好科學內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好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這就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破除制約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觀念和利益障礙,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管委會主任朱之鑫致辭時表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更好地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把握發展規劃在新發展階段的新使命。“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從九個方面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這就需要通過三個五年規劃的階段性目標去實現。因此,編制好“十四五”規劃,要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綜合考慮點面、上下、前后等各方面的關系。立足于我國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用系統的觀念來增強發展目標的協調性,增強政策措施的一致性,把握好發展的節奏。
二是用新的發展理念來指導發展規劃的改革創新。既要堅持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來推動發展,也要用新發展理念來推動規劃的改革創新。
三是推動發展規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作用。發展規劃要通過系統性的規劃布局和安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從六個方面對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了深入分析:一是優化供需格局,主要任務是加快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提高國內需求占總需求的比例;二是優化需求格局,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最主要的是提高居民消費需求占國內需求的比重,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三是優化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消費占內需的比重必須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同步快于經濟增長;四是優化生產格局,要提高消費型產業占整個產業的比重,特別是要提高中高端消費產品的規模和比重;五是優化技術格局,主要是提高自主可控技術產業占比,降低高技術產品對外依存度;六是優化開放格局,要堅持擴大開放,增強內外循環的暢通性。
“總的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供需格局、內需格局、分配格局、生產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還涉及空間格局、城鄉格局、區域格局等的調整和優化,關系國家是否能到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所以它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的變革。”楊偉民表示。
聚焦做大做強中國制造業
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主要講述了學習貫徹《建議》精神,提出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五點要求:
一是關于堅持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戰略。“這次《建議》提出了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要求,含義深刻,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加強制造業發展的要求。”王志軍表示,必須更加重視發展制造業,借鑒德國等國家始終重視發展制造業的經驗和做法,加大技術創新和要素資源向制造業有效集聚,努力做大做強中國制造業,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王志軍說:“這次《建議》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作為專門一節進行部署,可見其重要性。這個重要性體現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對制造業尤其重要。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其研究能力強國家科技實力才能強。同時,企業技術進步主要用于商業、用于經營,具有天生推動經濟發展的特征。讓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挑大梁,才能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打通科技與產業協同發展的‘玻璃墻’,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價值,真正把創新能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實力。”
三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王志軍表示,現代制造業發展要關注產業基礎能力、產業分工水平和配合能力、產業安全和穩定性這三個方面的要素,也就是要關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供給安全能力。
王志軍說:“《建議》提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也要從以上三個方面發力。加快建設現代化體系,產業基礎是當前我國制造業最明顯的短板之一,也是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重要原因之一。《建議》提出,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就是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相關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發展通用共性技術,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能力。”
四是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議》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提出一些具體的舉措,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增加了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各個產業深度融合。三是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這次《建議》提出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是繼黨的十九大做出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部署后再部署。四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王志軍表示。
五是加快數字化發展。王志軍表示,《建議》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這是具有非常長遠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發展數字經濟要推進數字產業化,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盡快形成產業。產業數字化,就是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歡迎轉載分享,轉載注明挖掘機加長臂、拆樓機加長臂、抓木器、快換接頭、松土器專業
官方網站地址http://www.vip7720.com非常感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