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走訪了多家挖掘機制造商和代理商,試圖呈現工程機械市場在連續5年增長的背景下,終端市場的生態演變。
工程機械牛市延續5年背后,終端市場的生態演變
核心觀點:
上半年市場保持增長的形勢基本確定,不排除超預期增長,下半年則前景未卜。
客戶開工率較高,但投資落地有不確定性;工程單價持續下壓,行業生態面臨危機。
購買新機成為一種消費慣性,設備的更換周期縮短,對后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
一、行業前景如何?
2021年大概率又是工程機械行業的豐收年,上半年市場保持增長的形勢基本確定,有代理商人士預計今年3月份的挖掘機銷量可能突破5萬臺,再創新高;而下半年的市場則前景未卜。
“我做這個行當有20多年了,以往都是三年左右的連續增長,從來沒見過連續五年的‘大牛市’,總覺得哪里不對。對于下一步的走勢,我很難做出預判”,某外資品牌代理商這樣向記者表示。
二、客戶開工率與工程收益
多數代理商反饋,由于國內疫情的消退和投資項目的落地,今年客戶的開工率遠好于去年,且開工時間早于往年。江蘇某品牌代理商表示,有很多客戶在大年初二就開工了,而且政府的投資項目、工程量較去年有顯著提升,客戶對建筑工程的投資回報有較強的信心。
但也有代理商表示,雖然開工率提升,但是工程項目的資金到位情況堪憂,很多工程都是先行開工,施工方墊資進場。
三、終端市場的變化
1、競爭日趨激烈
價格進一步下探,個別地區6噸級小挖已經下調到10至11萬元,外資品牌已經在小挖市場失去競爭優勢。
某外資品牌銷售總監表示:“首付比例我們一直控制的比較嚴格,原則上是30%,如果客戶首付20%的話就需要加收一些費用。但據我了解,主流本土品牌的首付比例一般都在10%~15%左右,也就是20噸的設備,支付5~10萬的首付就可以提機。”
廠家對代理商市占率的考核壓力,層層傳導到業務員的身上,一些區域甚至發生了違規現象。
“市場需求雖然旺盛,但是各個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很多代理商的業務員為了搶單、完成業績考核,甚至干違規的事情,比方說某臺挖機的底價是50萬,客戶說你必須給我做到47萬,業務員就采用各種門路和手段,再把差價補給客戶。”
2、客戶消費習慣發生變化
以往,機齡較長的設備去工地干活是完全沒有障礙的,今年有個明顯的現象就是:甲方更傾向于讓機齡在1-5年以內的準新機進場,設備進場門檻的提高,推動了高齡設備的加速淘汰。而租賃市場上,當準新機成為多數的時候,老舊設備的競爭力變得更低,進一步推動了挖掘機客戶以舊換新,買新機已經形成了一種消費慣性。
“我們當地在城區施工的都是以新機為主,鄉下還有一些舊車,非道路國三標準是從2016年4月開始執行的,到2021年已接近5年,5年以上的設備都是國二排放,不受工地歡迎,操作手難找,環保也不達標,正在逐步進入淘汰階段”。
挖掘機更換周期的縮短,對主機廠和代理商的確是利好,但也容易造成市場的起伏和周期性波動,而行業參與者更期待的是一個平穩發展、穩定增長的良性市場,對于企業制定生產計劃、代理商公司規模的控制都更為有利。
3、對后市場的影響
客戶更換設備的周期變短,對后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從我們零部件的銷售數據看,單客戶的平均零部件銷售額比2019年下降了近一半。很多客戶都換了新機,維修頻次和零部件消費金額明顯下降。客戶的舊車到底流向了哪里,這個我們也很疑惑,因為我們當地的農村現在舊車也非常少,可能是流向了西南的偏遠地區”,一位挖掘機業務員表示。
一方面,市場上存量設備的平均機齡在變短,代理商在保外市場的客戶流失率又很高;另一方面,銷售20噸以下的新機很難賺到錢,代理商在前市場和后市場面臨雙重壓力。
四、代理商經營狀況的變化
在新機市場盈利狀況不佳,后市場留存率低的現狀下,代理商下一步面臨的就是售后服務保障的利潤支撐不足,陷入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有個別品牌的代理商已經考慮把代理權轉讓出去,但只是個別現象。
(1)“挖掘機漲價”事件
“對于今年2月份業內爆發的‘挖掘機漲價’事件,我認為漲價落地的可能性很低,應該是代理商出于減輕業務員的談判壓力而采取的行為。公司說漲價,業務員給客戶維持了原價,讓客戶感覺是在降價,心理上得到了實惠”。
對于代理商集體喊“漲”,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我感覺這是代理商在給制造商集體‘上眼藥’,去年3月份那輪漲價潮是由主機廠發起的,這一輪則是由少數幾個銷售大省的代理商巨頭發起的,實際上是展現出代理商在利益分配上的一種不平衡。主機廠賺到盆滿缽滿,渠道卻虧得一塌糊涂,債臺高筑,代理商肯定有意見”,接受采訪的李總(化名)繼續補充道,“這一輪由代理商發起的漲價風波之后,必定會引發廠商之間的博弈,考慮到提升市占率的需要,大概率本土品牌的主機廠會向代理商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實現利益的重新分配”。
五、施工單價下滑,逾期率上升,終端客戶生態圈出現不良跡象
1、施工單價下滑 推動設備價格走低
多數代理商表示,雖然開工率有所提升,但客戶的施工單價、利潤和現金流的狀況并沒有積極的改變。不斷有很多人進來,也有很多人退出工程圈子,處于優勝略汰、劇烈變化的狀態。
工程投資回報率的降低,直接導致客戶對于設備采購預期價格變低,這也是本土品牌能夠大行其道,而部分外資通過減配、降價來獲取市場的驅動因素之一。
2、逾期率較去年明顯上升
孫總(化名)所在的公司,代理三家不同國別的工程機械品牌,主營挖掘機和裝載機,市場體量不大,但2020年仍可以保持微利經營。
“從回款風險來說,裝載機遠好于挖掘機,因為裝載機的價格不高,買來都是當做工具自用,客戶有較為充沛的儲備資金,還款期限多為一年,代理商資金回籠周期短。但是挖掘機就不同了,一個是單價高、還款周期較長,而且客戶一般是用工程收益來還款,儲備資金較少,逾期風險較大。”
“從去年年底的回款情況看,裝載機幾乎是零風險,挖掘機的客戶逾期率則明顯提升,2019年底我們客戶的逾期率在五六成左右,到2020年底這個比例就上升到七八成,有四成以上的客戶辦理了延期還款,一般要滯后3個月左右,說明客戶在2020年底回收工程款比較艱難。好在我們的體量少,用自有資金幫客戶墊付,還能夠周轉起來。”
談及下一步的戰略規劃,孫總(化名)表示:“我們力爭做一家小而美的代理商,守住自己的忠誠客戶,下一步準備面向集團客戶進行拓展。20噸的挖掘機我們現在的價格還是近百萬,技術先進性跟歐洲市場同步,比市面上主流的本土品牌高了近一倍,但是客戶對于產品的工作效率、質量穩定性、節能性和舒適性是認可的,復購率非常高。”
“未來,將以一些特種裝備、挖掘機的衍生產品打入鐵路、鋼鐵行業,同時與中字頭的施工承包企業建立聯系,銷往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尋求突破。”
對于當前市場格局,孫總從產業進步角度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一個市場一定是百花齊放、多元化競爭才能發展,追求性價比的確能夠提升市場占有率,但是不利于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許多外資品牌引入中國的產品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技術。長此以往,可能會像裝載機一樣,在產品上沒有關鍵性的技術革新。”(文章來源: 匠客工程機械)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