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礦業正經歷著一場新的革命,國際競爭環境日益激烈,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正在加速應用于礦山生產的各個方面,使礦山向規模化、集約化、協同化的方向發展。數字化技術已成為整個行業持續降本增效的核心動力,借助科技和創新的力量,將顛覆現有的采礦方式,持續降低礦山企業的采礦綜合成本,進一步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在剛剛圓滿閉幕的兩會中,針對推進智慧礦山建設議題,眾多代表委員積極獻計獻策,為行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建議一:加大對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及應用支持力度
關鍵詞:支持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魏臻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魏臻表示,目前我國智能化礦山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尚未完全成熟,隨著礦山開采深度和強度不斷增加,亟待依靠科技進步化解安全風險。
核心建議:
將智能化礦山重大科學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科技重大計劃,鼓勵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自主創新,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體系;
對智能化示范礦山、礦山智能裝備技術攻關企業給予政策優先支持,對于積極推廣應用井下智能裝備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推動設立專項保險,允許一定的容錯,為“智能化、少人化”應用企業解決后顧之憂;
建議二: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智慧礦山建設統一標準
關鍵詞:智能礦山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 葛紅林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葛紅林表示,2020年10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成立了“有色金屬智能制造聯盟”,下一步還將制定《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目前在“有色金屬智能制造聯盟”的推動下,國內已經有30多家骨干有色金屬礦山明確在2020年至2022年完成智能礦山建設,還有很多礦山已經計劃開展智能化改造,有色金屬礦山智能化步伐正在加快。
建議三:提升5G技術在“智慧礦山”的深度應用
關鍵詞:云技術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江浩然
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認為,5G的應用將會重新定義煤礦生產的協同交互,充分利用5G技術的低延時特征,可以實現云技術等廣泛應用,通過梳理包含煤礦智能工作面、高精密傳感器、工業圖像處理等在內的智能化開采應用場景,從而建立全新的生態鏈與產業鏈,促進行業更高效、更安全地發展。不過,5G技術應用到礦山,在場景創新落地及行業聯動方面還有待提升。
江浩然指出,5G技術的應用不單是網絡建設的問題,更應該將它看作是一次生態的提升,要研究制定適應煤礦井下安全運行要求的5G設備和工業模組的標準,加強上下游企業的互聯互通,在技術研發、供應鏈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終端應用乃至商業化運營模式等方面,還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協同共建。
建議四:加大對智慧礦山建設的政策扶持
關鍵詞:政策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滿慎剛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滿慎剛認為,要加大煤炭行業智能化建設政策扶持力度。
核心建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資部門在國有煤炭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將智能化建設投入視同利潤;
煤監部門將煤礦智能化技術和裝備納入安全改造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遴選范圍;
科技部門支持煤礦智能化領域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能源部門優先釋放符合條件智能化礦井的先進產能,優先支持智能化示范礦井產能置換、礦井產能核增;
發改部門優先審批或核準按智能化標準建設的新建礦井;
對煤礦企業新建的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按政策給予支持。
建議五:智慧礦山建設亟需培養新型“數字人才”
關鍵詞:新型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 李東艷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李東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慧礦山建設是未來礦山發展的必然方向,而智慧礦山建設需借助掌握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新基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型‘數字人才’,提升礦山生產效率,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礦山企業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引領生產、加工、儲運、消費和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構建現代化礦業經濟體系。‘智慧礦山’的系統架構、基礎網絡、云數據中心、集成的基礎類系統、掌中礦山平臺、‘一礦一圖’智慧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等信息系統通用技術要求都需要‘數字人才’。”
建議六:推動智能化改造 建設“數字礦山”
關鍵詞:智能化改造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 林浩
圍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林浩先后提出了“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關于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建議”“關于夯實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促進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的提案”等多份政協提案。
林浩說,煤炭是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壓艙石”,將在長期一段時間內占據我國能源的主導地位。貴州煤炭儲量全國第五、長江以南第一,是全省支柱產業之一。但受復雜地質條件影響,貴州煤炭開采難度大,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低;煤礦企業仍然是人力密集型,安全生產壓力大。
“為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我們將充分利用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效,開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典型示范,打造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貴州樣板,為國家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林浩介紹。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煤炭工業布局新基建,以5G下礦井牽引5G部署應用,以煤礦井下機器人帶動人工智能發展,以數字礦山建設促成煤炭工業互聯網建設,以智慧運輸推動新型充電設施部署,以各環節數據聚通用,促進數據中心建設。”林浩說,通過發揮政策、資金、行業推動等引導作用,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應用示范,形成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融合發展生態,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