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程機械大國,并將持續為建設工程機械強國而努力。為推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工程機械產業創新發展,此外,湖南、福建、重慶、江蘇、貴州、上海、內蒙古7省市將工程機械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
一、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國家支持工程機械產業發展
工程機械是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地說,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設與養護、流動式起重裝卸作業和各種建筑工程所需的綜合性機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機械裝備,稱為工程機械。
工程機械是與國家政策和基礎建設密切相關的行業。近幾年,工信部等有關部門對工程機械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工程機械主要產品銷量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主要產品銷量均大幅度增長。2020年中國挖掘機銷量327605臺,較2015年增長441.4%;裝載機銷量131176臺,較2015年增長78.3%;平地機銷量4483臺,較2015年增長71.1%;推土機銷量5907臺,較2015年增長60.4%;壓路機銷量19479臺,較2015年增長87.5%;攤鋪機銷量2610臺,較2015年增長44.7%;輪式起重機銷量54176臺,較2015年增長480.9%;塔式起重機銷量50000臺,較2015年增長150.0%;叉車銷量800239臺,較2015年增長144.3%;混凝土泵銷量7682臺,較2015年增長111.7%;混凝土攪拌站銷量12200臺,較2015年增長228.4%;混凝土攪拌車銷量105243臺,較2015年增長228.2%;混凝土泵車銷量11917臺,較2015年增長197.0%。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工程機械營收持續增長
工程機械行業經歷2011年至2015年的市場深度調整后,自2016年以來,受益于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工程機械行業連續四年呈現增長態勢,2017年全行業營業收入重新跨上了5000億元平臺,2019年更是達到6681億元,同比增長12%,創歷史新高。預計2020年行業營收增幅將達7%至8%,全年工程機械行業總營收將突破7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工程機械產品出口減少
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為247.22億美元,同比下降12.7%,貿易順差172.16億美元。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金額呈現增長的趨勢,2017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金額201.01億美元,2019年增至242.9億元。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出口在疫情的影響下,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據海關總署數據,2020年我國出口金額209.69億美元,同比下降13.6%。進口方面,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口金額呈現減少的趨勢。2020年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口金額37.53億美元,同比下降7.05%。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工程機械產業存在諸多問題
近幾年,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工程機械產業基礎能力還存在薄弱環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部分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還需要繼續提升。目前,行業仍有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技術儲備不夠,基礎研究、試驗檢測投入不足、技術改造不夠、工藝手段相對落后。行業一些領域產能結構性過剩,特別是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能力不足等問題,雖然得到緩解,但與工程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存在一定距離。
一些領域出現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價格戰等問題,市場競爭秩序、行業發展生態受到影響。后市場管理相對缺位,二手機交易不規范,租賃業健康發展問題較多,現有大量老舊工程機械沒有退出機制,存在安全隱患多、設備狀態差、排放不達標等問題。這些問題急需在未來改革發展中得到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各省市工程機械產業發展思路分析
工程機械行業是中國裝備制造業中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工程機械產業創新發展。地方政府積極響應,7省市將工程機械寫入十四五綱要。
湖南是中國最大工程機械產業制造基地,湖南重視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工程機械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加快智能化發展,強化關鍵零部件配套,提升大型、超大型工程機械產品競爭力,積極發展特種工程機械,推動主導優勢產品邁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25年,工程機械產業實現全面自主可控,工程機械零部件省內配套率提高到60%以上。
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擴大內需、碳達峰、鄉村振興、都市圈與城市群、住房問題、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商簽自貿區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戰略規劃與實施計劃。這些重要舉措的貫徹落實,將為“十四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更加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十四五期間各地搶抓機遇,大力發展工程機械產業,搶占工程機械“新高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來源于中商情報網訊)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