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6gwao"><s id="6gwao"></s></strike>
    
    
  • <samp id="6gwao"><tbody id="6gwao"></tbody></samp>

      科德集團官方網站

      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中科院公布“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進展 提出“三端發力”體系

      來源: 發布日期:2021/7/21 9:46:34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了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布局的咨詢項目進展情況。丁仲禮表示,“碳中和”看似很復雜,但概括起來就是能源供應端、能源消費端、人為固碳端“三端發力”體系,“碳中和”過程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以及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

      碳中和是指人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為作用(木材蓄積量、土壤有機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過程(海洋吸收、侵蝕-沉積過程的碳埋藏、堿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實現凈零排放。

      據了解,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為401億噸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變化產生。這些排放量最終被陸地碳匯吸收31%,被海洋碳匯吸收23%,剩余的46%滯留于大氣中。碳中和就是要想辦法把原本將會滯留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下來或吸收掉。

      丁仲禮解讀了碳中和的科學概念及其內涵,分析了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國內外形勢,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重大咨詢項目“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背景和意義、關鍵科學問題、任務設計和已有的初步認識,并就未來我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等提出了初步看法。

      丁仲禮表示,當前,世界各國碳排放處于不同階段,大體可分為四個類型。英國、法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排放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就已經實現達峰,目前正處于達峰后的下降階段;我國還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的階段,排放量逐步進入“平臺期”;印度等新興國家排放量還在上升;還有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和農業國,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排放尚未“啟動”。

      歐盟部分成員國率先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也于2020年9月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雄心勃勃但又極其艱難的戰略目標。從主要發達國家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歷史關系看,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同人均累計碳排放密切相關,就我國而言,人均累計碳排放遠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也小于全球平均。我國追求2060年達到碳中和,其難度遠大于發達國家。

      丁仲禮在報告中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復雜,但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三端發力”的體系:第一端是能源供應端,盡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制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或能源供應系統”;第二端是能源消費端,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筑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第三端是人為固碳端,通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簡言之,就是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實現“減碳、固碳”,逐步達到碳中和。

      基于“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和中科院碳專項已有成果,丁仲禮還對“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提出五方面觀點:

      一、是“碳中和”過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其過程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也是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技術為王”將在此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即誰在技術上走在前面,誰將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中國需積極研究與謀劃、系統布局、特殊支持,力爭以技術上的先進性獲得產業上的主導權,使之成為民族復興的重要推動力。

      二、是這輪“大轉型”需要在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人為固碳“三端發力”,所需資金將會是天文數字,決不可能依靠政府財政補貼得以滿足,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鼓勵競爭,穩步推進。政府的財政資金應主要投入在技術研發、產業示范上,力爭使中國技術和產業的迭代進步快于他國。在此過程中,特別要防止能源價格明顯上漲,影響居民生活和產品出口。

      三、是中科院學部咨詢項目只能先給出一個框架性建議,以供科技界討論、修正、完善。期望匯聚眾智后,學部的建議對中國如何推動此“大轉型”,如何在未來國家創新體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責任明確的研發體系等重大問題,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項目組認為,中國學術界應該秉持開放的態度,廣泛參與,發揮出想象力和創造力;國家有關部門在確定路線圖的問題上可考慮先經歷一段“百家爭鳴”時期,不要急于“收口”。

      四、是“大轉型”中,行業的協調共進極其重要。“減碳、固碳”“電力替代”“氫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業的額外成本,如果某一行業不同企業間不能協調共進,勢必會使“不作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從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因此,分行業設計“碳中和”路線圖及有效的激勵/約束制度需盡早提上日程。

      五、是評價國家、區域、行業、企業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從收、支兩端計量。從能源消費角度論,“支”(即排放)相對容易計量;“收”(即固碳)由于類型多樣,過程復雜,很難精確計量,尤其是“人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確定。因此,國家應盡早建立系統的監測、計算、報告、檢核的標準體系,以期針對中國的碳收支狀況,保證掌握話語權。

      專題報告中,丁仲禮建議,對未來排放權的分配、碳排放的報告核查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他認為,科技支撐方面,還有很多基礎性的科學問題比如二氧化碳對增溫的敏感性等需要深入研究。在“碳中和”問題上,科技界依然任重而道遠。

       

      據了解,針對“碳中和”問題中的科技需求,中科院學部設立重大咨詢項目“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目標是設計初步路線圖,可供研討、修訂、完善,同時在如何落實“路線圖”上,提出操作層面的建議。該項目按照排放端、固碳端、政策端三方面進行組織,圍繞未來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非碳能源占比階段性提高途徑、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預測、非碳能源技術研發迭代需求、陸地生態系統固碳現狀測算、陸地生態系統未來固碳潛力分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評估、青藏高原率先達標示范區建議、政策技術分析研究設立9個專題進行研究。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產品精確查找:

      選擇產品類型
      請選擇產品小類
      搜索產品
      微信二維碼
      微博二維碼
      關于科德
      集團介紹
      科德文化
      技術研究
      生產現場
      廠區一覽
      榮譽資質
      我們的優勢
      產品中心
      大小臂
      挖掘機挖斗
      振動錘
      液壓剪
      破碎錘
      抓木器
      抓鉗器
      快換裝置
      松土器
      產品應用
      施工案例
      產品視頻
      新聞動態
      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技術資料
      維修中心
      中心簡介
      維修流程
      客戶中心
      售后服務
      在線留言
      科德榮譽資質
      人才招聘
      加入科德
      培訓發展
      Q&A
      在線簡歷
      聯系我們
      聯系方式
      營銷網絡
       合作品牌: 沃爾沃集團 |  大宇(中國) |  韓國斗山 |  神鋼工程機械 |  日立(中國) |  小松(中國) |  卡特(中國) | 
      衡陽市科德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14 ked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0019050號-1 技術支持:睿博網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3at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日韩高清成人毛片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3d|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100页|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区特黄大片 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