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已發展成為全球工程機械領域門類最全、品種最豐富、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正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國內工程機械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5月22日,為期四天的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落下帷幕。作為2021年全球最大的一場工程機械行業盛會,本屆展會將對中國乃至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帶來長遠積極的影響,我國工程機械產業需要不斷發力,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持續創新把握未來發展機遇。
創新成就產業。國內工程機械產業的繁榮歸功于國產機械產品高性價比,而在國際工程機械行業中發展壯大則得益于頭部企業的技術創新。據了解,5月17日,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全線投產且交付全球最大風電動臂塔機;5月19日,山河智能長沙展上,微小型挖掘機暢銷海內外,在歐美地區市場份額逐步攀升;5月20日,在“第二屆地下工程技術與裝備湘江論壇”上鐵建重工負責人表示,地下空間的未來前景廣闊,我們提早布局并展出50余款產品;5月20日,三一重工聯合其戰略伙伴騰訊在長沙展發布“三一SCRM 1.0”平臺等,標志湖南工程機械頭部企業“綠色化、智能化、生態化”建設邁入新時代,也體現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邁入由大變強新階段。
標準引領創新。國際標準編制和發布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技術創新軟實力集中體現,同時,國際標準化也成為引領中國制造企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發展離不開標準,“高標準”推進“高質量”建設。據悉,5月21日上午,《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供應商評價規則》、《機械制造行業工傷預防工作規范》、《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旋挖鉆機》、《Buildi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Concrete pumps-Part2: procedure for examination of technical parameters》和GB/T 26408-2020《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等五個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團體標準在長沙發布。
集聚催生標準。湖南是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基地,已形成龍頭企業牽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并著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標準化論壇上”顯示,長沙作為“工程機械之都”,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總產值已超過2000億元,產品覆蓋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生產涵蓋12大類、100多個小類的產品,擁有4個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是僅次于美國伊利諾州、日本東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機械產業集聚地。產業集聚優化了工程機械產業資源配置,完善了工程機械的產業鏈條,提升了整個產業的規模效益。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國內工程機械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457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7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產業集聚呼喚國際工程機械的標準化,同時也催生了國際工程的行業標準。
未來期待創新。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下,國內市場主機廠、代理商、配套件等企業的盈利能力正每況愈下,挖機行業賺錢越來越難成了不爭的事實。5月21日,“中國機主節暨第三屆工程機械后市場千人峰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業內專家、企業精英及用戶廣泛參與,共商發展之計,共獻發展之力。
工程機械行業資深專家、華蟻創始人薛小平表示,互聯網將帶動挖掘機行業整體利潤下滑,并回歸機械行業正常水平。在國內工程機械產業市場內部激烈競爭下,下一步前景要看在國際市場上拓展。
當前,主機廠和代理商更傾向于運用互聯網,縮短機械設備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提高經營利潤。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銷售客戶管理集成系統,信息化租賃平臺等。此外,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則繼續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定不移地在各地區推動變革。
唯創新者勝,唯變革者贏,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兩個百年奮斗的歷史交匯口,工程機械行業迎來空前發展的機遇期,期待工程機械企業持續精進,以更大的勇氣、更高的智慧,直面新挑戰。(張保賀)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為引用該信息,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站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