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租賃公司正逐步加速發展,替代帶來的滲透率提升改善了下游需求。高空作業平臺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競爭放緩租金價格回升。
高空作業平臺市場競爭放緩租金價格回升
1.替代腳手架,成本優勢逐漸顯現
高空作業平臺主要應用于房屋修繕、外墻修繕等場景,相比于傳統新建建筑領域,本身偏建筑后周期,自身的周期波動性較小,需求相對穩定。但是行業更多的增量主要來自于兩點,一個是銷售轉租賃,另外一個是高空作業平臺對傳統腳手架的替代,最后一點也是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發展最快的原因。其實相比于傳統腳手架,高空作業車的設備租賃費要高出很多,但是卻節約了大半的人工費用,在綜合成本上具備優勢。
假設一個總工量為需要100副傳統腳手架整體施工4個月的項目,并設定人工費用為5000元/人/月。相比于腳手架,高空作業車節約了設備的安裝時間,總工期少于4個月;根據《腳手架安全操作規程》規定,腳手架須至少3人以上配合操作,而高空作業平臺一般僅需1人即可勝任;租賃費方面,腳手架租賃費一般是100元/月,10米以下的剪叉式高空作業車租賃費是3500元/月(華鐵大黃蜂報價)。綜上,二者的總費用分別為604萬和340萬,高空作業平臺具備整體成本優勢。
2.保有量與歐美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從人均保有量來看,根據華鐵應急在年報中披露的數據,2019年美國/歐洲十國高空作業平臺人均保有量約20.06/8.45臺每萬人,遠高于中國人均保有量的0.86臺每萬人;從產品滲透率來看,2019年美國/歐洲十國高空作業平臺產品滲透率(設備臺數與GDP之比)約 3.07/1.99臺每億美元,高于中國產品滲透率0.84臺每億美元。
對標歐美成熟市場,人均保有量差距較大,即便是考慮到我國農村人口較多,但是每萬人的人均保有量還是不足2,和歐美差距明顯。其中歐洲人均保有量低于美國主要因為歐洲的高層建筑較少,而我們國家的建筑結構類型更趨近于美國,所以再進一步對比目前中國和美國,美國高空作業平臺總保有量約65.9萬臺,而國內不足20萬臺,但是按照國內建筑業對高空作業車的需求是要強于美國的,長期看我們認為國內高空作業車需求量將超過美國,中國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增長空間較大。
各地區高空作業平臺市場及人均保有量
3.市場分散但集中度在不斷提升,競爭放緩租金價格回升
據宏信建設招股說明書數據,中國設備運營服務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由2016年的人民幣4879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7554億元,復合增速為11.5%。隨著市場參與者的進一步優化和整合、服務質量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設備數量的增加,預計中國設備運營服務的市場規模(按收入計)于2025年將增加至15130億元,2020年至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4.9%。中國的整體設備運營服務市場極為分散,按收入計,2020年的前三大參與者合計僅占市場總規模的1.2%,逾15000名中小規模的參與者占據余下的98.8%市場份額。(資料來源:廣發證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