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公認的再制造發達國家,其中又以卡特彼勒作為代表企業,卡特彼勒觀念認為:沒有核心件,就沒有再制造。核心件是再制造的血液和根本。在雙碳和綠色循環背景下提及的再制造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和實踐意義,接下來,讓我們具體看看美國再制造企業和卡特彼勒再制造的做法。
卡特彼勒的再制造產品
首先,我們先看美國的再制造企業的三種運作模式。
1、是原制造商投資、控股或授權生產的再制造企業。這類企業只生產自己的產品,再制造后的產品直接進入原制造企業的備件和服務體系中流通,并使用原制造企業的標識,例如卡特彼勒再制造集團。
2、是獨立的再制造公司。這樣的公司不依附于任何一家原制造廠,完全依據維修市場的需求生產再制造產品,只需對所生產的再制造產品進行負責。
3、是數以萬計的小型再制造工廠,他們以各種靈活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完善的再制造服務,客戶在他們那里進行再制造,再制造核心件的所有權一般不發生變更。
其次,卡特彼勒再制造的理念和做法如下:
1、沒有再制造核心件等于沒有再制造;
2、卡特彼勒擁有自主開發的核心件管理系統來跟蹤所有再制造核心件的流動;
3、再制造核心件處理每單不超過48小時;
4、逆向物流不是孤立的,與傳統物流體系是結合的,也是并行的。
最后,在整體上我國工程機械再制造的商業模式一直沒有確定下來,再制造商業模式還屬空白。再制造不只需要技術、運營和社會三個維度的研究探討,也迫切要求在經濟學上的供需角度展開相關研究。關于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業務誰更適合主導也需要不斷的嘗試和試錯,美國企業的三種再制造模式無疑可以作為他山之石,為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提供了嘗試的方向和路徑。
參考資料:工程機械與維修雜志
(本文來自:工程機械維修聯盟CMMA)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為引用該信息,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站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