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是中國與歐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在經濟合作區域,途經中國和中亞、歐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國家的共識。上合組織在其中期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金融、能源、通信、農業四大領域的經濟合作。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間建成鐵路、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網絡,發展與中亞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這互通互聯網絡建設中,能源建設將成為其中最重要的版塊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集中有俄羅斯及中亞西亞多個重要能源資源國,這些國家不僅油氣資源,而且水電資源、鈾資源、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都十分豐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需求增長旺盛,是具有戰略買家地位的能源大市場。通過中國還可以輻射到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能源市場。這就是說,建設現代能源絲綢之路可以將世界能源主要產地與世界能源主要市場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更加有效地發揮資源與市場的互補優勢。
能源產業是亞歐大陸能源資源國的支柱產業,對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基礎性作用。而這些國家大都是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匱乏,能源產業的現代化改造滯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充裕的資金和成熟的技術,可為資源國大型能源項目的建設、能源產業的現代化改造以及能源產業鏈的延長提供重要支持。
而對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一方面,這些能源項目建設以及能源現代化改造等合作建設,都需要大量的工程機械,中國工程機械擁有重要的區域優勢,出口將受益。另一方面,我國未來將承建眾多的能源項目,這也將帶動工程機械的銷售。毋庸置疑,絲綢之路能源建設將給工程機械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對起重機械、土方機械、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市場的拉動作用明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