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中國工程機械的繁榮盛世還能持續多久?這是當下工程機械行業上上下下都關心的問題,二級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對此更為敏感。挖掘機是工程機械中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本文以挖掘機為例,對此進行一些討論。
一、挖掘機行業的盛世和空前的繁榮
2020年,中國市場挖掘機國內的銷售量是29.3萬臺,約是2015年的六倍,這是行業內外絕大多數人沒有預料到的,挖掘機銷售市場空前的繁榮。
挖掘機的存量已經是超過250萬臺(包括歷年內進口的二手機),約是十年前的2.5倍。如此巨大的存量創造了數千億的后市場需求規模,挖掘機后市場盛世的到來。
近三年,中國A股的股票市場工程機械板塊指數,今年最高值是2018年最低值的3.8倍,挖掘機龍頭三一重工股票價格今年最高值是2018年最低值的7.4倍。顯然,工程機械受到了金融市場的極度青睞,挖掘機股票蒸蒸日上。
工程機械行業不論是前端的銷售量還是后市場的存量,近十幾年來發展迅猛。尤其股票市場上,工程機械曾經作為傳統行業一直默默無聞,而近三年對工程機械板塊股票投資的都“發了大財”,這也是行業在股票市場不多有的大運。
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疫情的出現,工程機械行業“意外受益”,從制造、銷售到后市場,一直到金融股票市場的全面繁榮和盛世,這更是絕大多數人沒有預料到的。
二、行業繁榮盛世下的焦慮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統計:
2021年1-3月,共銷售挖掘機126941臺,同比增長85%;其中國內同比增長85.3%;出口同比增長81.9%。
毫無疑問,行業的風口繼續增大,風口越來越大定是行業越繁榮。同時,對行業的各層次相關者,尤其是后市場的數千萬從業者,隨之而來的不可回避的疑問:
行業越繁榮是賺錢越來越容易了?
還是行業越繁榮,賺錢越來越難了?
行業利潤率越來越低,是行業的繁榮還是行業的衰落?
利潤持續降低到什么程度,才是行業的繁榮昌盛的終結?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是成長性為上,還是周期性為先?
三、挖掘機行業利潤下降的幾個事實
1. 整機價格的下降
企業降低產品價格,降低了單位產品利潤,還會降低企業總利潤率。
近十年來,挖掘機的價格一直跌落,小挖的價格跌落約30%-50%,中挖和大挖約20%-30%,而且,就當下市場競爭局面,挖掘機的價格還會進一步降低,詳見筆者《挖掘機連續跌價和其產品品質改變的合理性》一文,此處不再多議。
2. 零部件價格的下降
零部件是后市場供應鏈的最主要部分。近十年來,挖掘機的零部件價格也是一直迅速跌落,大多是下降了約30-80%,其下降幅度之大,令人意外。其中的因果,詳見筆者《螞蟻和大象的博弈》一文。
3. 租賃價格的下降
近二十年來,相關挖掘機的燃油費和人工費都是在增加,即使考慮通貨膨脹影響,挖掘機的租賃價格,卻不漲反跌,下跌了約50%左右(詳見筆者《挖掘機連續跌價和其產品品質改變的合理性》一文)。
4. 二手機流通的利潤下降
二手機流通領域,一直是挖掘機商業鏈中利潤的“肥水之地”,通常中介利潤為銷售價(2%-5%)/次,可近一兩年來,其利潤大約在銷售價(0.05%-1%)/次,下降幅度為一倍以上。
5. 代理商利潤率的下降
近幾年來,代理商的利潤大幅下降,據匠客工程機械今年的調研報告:代理商群體的平均毛利率是8.7%,最高為16.8%,而平均凈利潤是0.7%,最低的平均利潤率為-22.2%。
四、行業利潤率的持續降低正是行業繼續繁榮的象征
1. 行業越繁榮,利潤就越低。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清晰地表達,利潤降低不是商業衰退的結果,恰恰相反,這是商業繁榮的必然結果。
“最重要的勞動操作是按照投資者的規劃和盤算來調節和指揮的。而投資者所有這些規劃和操作的目的就是利潤。然而,利潤率不象地租和工資那樣,隨社會的繁榮而上升,隨社會的衰退而下降。相反地,利潤率很自然在富國低,在窮國高,而在最迅速地走向沒落的國家中最高。”(國富論第2卷第163—165頁)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平均利潤率下降規律理論認為, 社會生產技術水平不斷進步帶來的社會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會導致社會利潤率水平呈下降趨勢。機器替代勞動的技術進步會提高資本有機構成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在剩余價值率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利潤率會下降。然而,勞動生產率提高會使生產資料變得便宜(資本論第三卷)。
2. 在國內挖掘機行業初始,還沒有充分的競爭,有一個非常高利潤期(暴利),遠遠高于工程機械行業的平均利潤,也高于中國社會傳統行業的平均利潤。
3. 如此高額的暴利,必然會吸引各方資本的投入。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資本的進入使得勞動生產率提高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在中國已經形成了挖掘機60萬臺的產能(2020年的銷售量包括出口32萬臺)。
4. 挖掘機產業鏈暴利,其供應鏈也暴利,進入這個行業人的越來越多。從制造廠家,市場營銷的金融服務,后市場的產業鏈,挖掘機操作手,包括二手機的中介服務,從十幾年前的幾萬人到如今的幾百萬人。挖掘機市場空前的繁榮(如下圖所示,詳見筆者《螞蟻和大象的博弈》一文),幾乎進入挖掘機行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曾經有過豐厚的利潤。
5. 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本,新技術,各層次的優秀人才的越來越多,相關產品越來越先進,行業全方位的運行效率越來越高。市場越繁榮,競爭就越激烈,價格戰的出現和利潤下降是必然的客觀規律。挖掘機行業局部的高利潤必然向行業平均利潤率下滑,而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必然向中國機械制造行業平均利潤率下滑。挖掘機行業所有的人賺到的錢,一定會無限接近社會的平均水平。
五、資本、人才、產能、產業互聯網的涌入加速利潤的稀釋
1. 行業繁榮對資本的“誘惑”
由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印鈔票。中美貿易戰,一帶一路和國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是這些巨大貨幣投放量的出路。
工程機械市場每年約七千億(2020年)以上的新機銷售量,數萬億的后市場規模,行業規模越來越大。即使行業利潤率下降,但是對金融資本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預期,仍然有吸引力和有利可圖。資本對挖掘機行業的滲透,從廠家制造、市場營銷手段,延續到后市場。
2. 資本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更加繁榮
不論是挖掘機外資品牌大象還是國產品牌大象,后面都有金融資本或者國家資本的支持,這是行業技術進步和規模生產的基石,促進了行業的繁榮。現在不缺錢的宏觀背景下,有資本的力量:
制造業能大幅度提升生產能力,以規模制勝。
廠家有充足資金去技術創新驅動,降低制造鏈成本。
國產挖掘機品牌必然是走向全球市場的戰略。
行業供應鏈,營銷和后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
3. 資本的魔力:行業利潤進一步的降低
利潤的減少是行業繁榮的結果,更多的資本投入又推動行業進一步的繁榮,也就意味了增加了更多的競爭,滲透到行業的每一個環節,也就意味著每一個環節的利潤減少。
在挖掘機的市場營銷競爭中,融資租賃銷售對價格戰推波助瀾,對惡性競爭“火上加油”,流通環節的利潤迅速減少,資本的力量是“罪魁禍首”之一。
后市場領域同樣如此,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2020年金融資本對租賃產業有幾十億人民幣的投入,是整體行業購買力的60%以上,雖然很快繁榮了高空作業平臺租賃市場,但是也迅速導致全行業利潤率迅速大幅下降。(詳見筆者《從行業先驅到先烈的路有多遠?--AWP租賃規模經營之風險》一文)。
4. 產業互聯網對行業利潤的“趁火打劫”
工程機械行業是在現代工業中數據化比較落后的產業,當下數萬億市場規模和行業的“無序和紊亂“,正是產業互聯網的喜好和擅長之處,為產業互聯網的投入提供了良機。
而產業互聯網的目標就是聚焦行業垂直產業鏈的運行成本與交易效率,要通過建立數字化產業供應鏈,“清除和消滅”原有行業產業鏈中所有多余交易環節。這個過程也會使行業利潤進一步降低或稀釋。
六、行業的繼續繁榮與經濟周期的不確定性
1. 經濟周期的一般性和中國市場的特殊性
至今,不少世界知名相關工程機械行業研究都認為,2021-2023年為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跌落的下行周期。顯然這是根據全球行業周期性一般規律研究的結果。而多年來,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都是顯示了其特殊性,并且以特殊性取勝的,并不是與世界工程機械發展規律的一般性完全吻合。也就是說,不論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市場上行或下行,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都有可能一枝獨秀,成長周期大于經濟周期,繼續繁榮昌盛三四年!
2. 行業環境的不確定性
2020年全球挖掘機市場需求不足70萬臺,中國市場的銷售占了近一半(包括出口32萬臺),中國挖掘機產能已經是60萬臺之多,而且產能還在繼續增加。那么,中國挖掘機走向世界,就產能平衡來說,需要“吃掉”幾乎全球市場的全部份額,顯然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行業競爭,必然關系到中美貿易戰、一帶一路項目、世界基本建設、國內基本建設、包括全球疫情等等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全球政治和經濟的風云變幻,都對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中國挖掘機品牌和世界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已經沒有懸念,而走向海外必然是面對全世界同行的挑戰。海外工程機械同行的大大小小,早已虎視眈眈,嚴以待陣,盡可能保住各自原有的蛋糕,更加激烈的競爭必將發生在海外市場。毫無疑問,這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繼續繁榮有直接的影響。
3. 金融資本“態度”的不確定性
據融資租賃行業研究報告,2018年-2020年全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每年約65000億-66000億,其中7%-10%是為工程機械設備服務的,每年數千億資金進入了工程機械市場。然而,從2020年至2021年Q1,融資金額并沒有上升而是一直在下滑。顯然,融資資本已經承受到了融資租賃銷售導致的債權風險。它們“態度”的改變或“另有新歡”,定會直接影響工程機械市場的營銷規模。對制造產業的各類金融資本,尤其是股票市場的金融資本,一旦市場出現波動,他們對工程機械行業是否一直“忠貞不渝”,是否繼續增加投資,都直接影響著行業的繼續繁榮。
七、行業繼續繁榮的可能性之一:集中在中低端微利下的繁榮
1. 殘酷的內卷使行業利潤稀釋
2011 年中國裝載機銷售約26萬臺,占據了全球裝載機市場 2/3 以上的份額,空前的繁榮。可近十年來,殘酷的價格戰和內卷使得全行業自上而下的微利。即使當下裝載機的銷售規模增加了,仍然是“微利下的繁榮”。挖掘機行業是否將來也會跌入如此方式的繁榮呢?
2. 價格戰是挖掘機行業內卷的根源
對價格戰的分析,詳見筆者的系列文章(《挖掘機連續跌價和其產品品質改變的合理性》,《 誰會是2021年挖掘機市場競爭的出局者?》,《卡特彼勒GX挖掘機對市場的沖擊力和深遠影響力》,《工程機械價格戰背后的秘密》,《誰是2020年小挖競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等等,此處不再多議。
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率降低,必然倒逼全行業每一個環節的內卷,即“相互殘殺”。即使每個品牌大象內部,也是盡可能的“殺死”與末端客戶之間的所有多余環節,包括對代理商的“擠壓”和政策的“異變”。全行業自上而下的,一直延續到零件、售后服務、人員工資等各層次的全方位的內卷。
3. 內卷“洗腦”改變行業中下游和末端客戶的價值取向
長期的價格戰和反復的內卷,會使行業中下游和終端客戶“價值判斷退化”,弱化了價值判斷,而“價格判斷”的習慣思維卻越來越牢固。即使市場規模仍然不小,但不僅經營中低端產品是市場主流,而且價值型末端用戶大大減少,中低端產品用戶群體占比快速擴大,導致行業的“中低端的繁榮“。當下中國的裝載機正是如此行業生態。挖掘機也會如此命運嗎?
八、誰會是下一個行業十年的弄潮兒?
1. 行業傳統思維的局限性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是成長性為上還是周期性為先,眾說不一,大多是行業傳統思維邏輯的判斷。就行業的傳統邏輯來看,全球工程機械巨頭大象們,都歷經全球行業數次周期的磨難,身經百戰而稱雄世界。可是盡管如此,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競爭中,全球行業老大美國卡特彼勒,使盡“渾身解數”,也當不上中國老大,在向老四老五跌落。全球行業老二日本小松,在中國市場似乎已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市場份額是邊緣化的角色。如果按照行業傳統思維邏輯,這些都是不可能發生的。顯然,用行業的傳統思維邏輯,對中國市場未來的判斷都是有局限性的。
2. 產業互聯網下的新事物
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互聯網下半場——產業互聯網時代,不論是外資大象還是國內品牌大象,都在借入資本的力量,聚集互聯網優秀人才,投入產業互聯網,包括其他社會資本都不會放過工程機械行業數字化過程的商機。
中國產業互聯網的先進性,使得社會資本和各類優秀人才和新技術的參與度更高,尤其是制造業和大數據的結合,資本與物聯網的結合,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移,使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各板塊,一定會出現社會化企業的獨角獸,會有更多的顛覆行為。工程機械包括挖掘機行業的進一步繁榮,離不開這些新事物的出現。
九、結語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理論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這些幾百年前的經濟學理論用來解釋當下社會經濟現象是否仍具有其科學性,全世界政治經濟專家學者和領袖們經常爭論不休。
筆者只是工程機械行業中的一個從業者,論知識和才學能力,沒有資格評論這些理論的是非。只想借用大師們的理論,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提出和解釋一些本行業發生的現象。
筆者的目的,并不想追求對錯,更不是追求周全和嚴密,只是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希望能對行業相關者有些參考價值。
如今一帶一路層層推進,中國制造業要奮發走向世界。然而全球疫情彌漫,中美貿易戰持續不斷。在這樣充滿著不確定性的世界里,小概率事件也時有發生,世事無常。亞當斯密和馬克思的理論可能是已經過時無用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盛世繁榮穿越世界經濟發展周期,產業互聯網的獨角獸在行業里橫空出世,但愿這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這將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最大福報了。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