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礦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方向和行業發展趨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透露,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已于近日完成修訂工作。與2015年版大典相比,新版大典凈增了158個新職業,總職業數達到1639個。
此次修訂,還對數字職業和綠色職業進行了標注。共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延續2015年版大典對綠色職業標注的做法,標注了134個綠色職業,占職業總數的8%。其中,既是數字職業也是綠色職業的,共有23個。
煤礦開采
據煤炭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透露,此次大典修訂后,煤炭行業新增職業1個、工種5個。新增職業1個,即煤提質工(綠色職業);新增工種5個,即煤焦油加氫制油工、煤礦智能掘進員、煤礦智能開采員、采礦安全監控系統值班員、煤礦井下防爆電工。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建設安全礦山,采礦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方向和行業發展趨勢。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中提到:“通過先進裝備和信息化融合應用,實施智慧礦山風險防控等示范工程。”在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的指導下,山東、陜西、內蒙古、河南等省(區)先后在重點礦山開展了“智慧礦山”試點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智慧礦山”建設集成應用各類傳感感知、信息通訊、自動控制、智能決策等先進信息化技術,能夠顯著提升礦山生產效率與安全水平,總體上降低企業成本。比如,利用5G網絡超高速率、超低時延的特性,可以實現礦山井下設備超遠程精準控制和無人駕駛純電動礦用卡車智能編隊運行;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將礦山的各種指標數據映射到虛擬數字空間中,對真實的礦山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處理潛在的風險隱患;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讓人、數據、物等資源要素實現互聯互通,幫助礦山企業實現減員增效保安等。
在上個月應急管理部的例行發布會中,國家礦山安監局網信辦主任王素鋒表示,對于礦山企業來說,“智慧礦山”建設是實現礦山安全生產、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國能集團的大柳塔煤礦、山東能源的鮑店煤礦、陜煤集團的黃陵礦業一號煤礦等通過建設智慧化礦山系統,工作人員只需在手持終端上操作,就可以實時監測液壓支架的壓力數據和井下采煤機的實時位置,控制采煤機、液壓支架、運輸系統等工作面的大型設備,這就像礦井有了自動駕駛功能,提高了開采效率,提升了安全保障,降低了運行成本。
大型煤礦施工現場拍圖
對于礦工來說,一直以來,“苦、臟、累、險”都是煤礦工人作業環境的代名詞。借助智慧礦山建設,“危險的工作讓機器去做,工人遠程操控,出現異常及時干預調整”,使煤礦工人的作業內容由重體力勞動向輕體力、腦力勞動轉變,告別“苦、臟、累、險”,更安全、更體面地勞動。
2021年9月,陜煤集團小保當煤礦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孵化的慧拓攜手建設的中國首個井工礦無人運輸項目——小保當“5G+智慧礦區”通過驗收。驗收組專家表示:該項目在井工礦無人駕駛領域,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多源異構融合感知技術,可以適應井下巷道弱光照和水汽干擾工況;多模態的高精地圖等多項技術研制的高精度組合定位系統,可以實現在無GPS信號環境中的大范圍精準定位。
陜煤集團小保當井工礦5G+無人駕駛
總之,“智慧礦山”是國內外礦山發展的趨勢,未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加速能源產業轉型。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將加快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努力打造安全礦山,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為礦山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智能化采礦即將進入新時代,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數據的集成和融合,達到礦山生產系統最優配置、裝備自主協同、開采安全高效的目的。
(本文來自:地球能量局)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為引用該信息,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系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站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文。
![]() |
![]() |